50萬年薪招不到高工 嘉禾縣鍛造業面臨“人才難求”困局
摘要說明:作為“中國鍛造之鄉”、“中國綠色鍛造示范基地”,嘉禾縣生產的五金工具類和新興科技類產品,達59個系列2200多個品種,產量達8500萬件(套)以上,自創品牌68個,占據全國35%以上的市場份額.
作為“中國鍛造之鄉”、“中國綠色鍛造示范基地”,嘉禾縣生產的五金工具類和新興科技類產品,達59個系列2200多個品種,產量達8500萬件(套)以上,自創品牌68個,占據全國35%以上的市場份額.
春節前夕,擁有中國馳名商標的嘉禾縣湘江工具有限公司,又在其網站掛出招聘啟事:以35-50萬元的年薪,招聘工程師、高級工程師。然而,截至2月29日,仍然無人問津。董事長周華剛感慨:“人才難求啊!”
在嘉禾縣,高薪招不到高工并非個例。嘉禾縣信誠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雷安輝、郴州神農工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劍功、嘉禾縣精工鍛鑄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雷衍發、嘉禾縣江夏刀王有限公司經理黃吉生等人都有類似經歷。
鍛造業主為什么高薪聘不到工程師?歸納起來,“引鳳”,還需先“筑巢”。
“引鳳”,還需先“筑巢”
缺乏“人生豪邁”之氣。在嘉禾240家鍛造企業中,年齡在45歲以上的企業主占65%,缺乏年輕人“看成敗人生豪邁,只不過是從頭再來”的創新創業精神與斗志,不愿花巨資引進高新工藝、購買新型高科技設備。該縣中興工具有限公司是一家擁有自營出口權的企業,但老板50多歲了,覺得“過得下去就行了”,沒必要過多投入。
缺乏“有容乃大”之肚。嘉禾鍛造業可謂“醒得早,起得遲”,大多數企業主都是“關起門來打,鎖起門來造”,生怕別人“搶了師傅飯碗”。
缺少“雪中送炭”之舉。從嘉禾的鍛造業發展歷程看,大多數企業主都采用傳統的“滾雪球”方式發展,資金來源都是“家族式”籌集,投資都是“上年賺多少,今年投多少”。有些企業主想到銀行貸款,但缺乏有效抵押物。
缺少“水漲船高”之源。在嘉禾的鍛造企業中,用工結構不合理是最突出的問題。許多企業盡管引進了專業技術人員,但與之相匹配的是一大批文盲或半文盲的員工,且經常誤工請假,導致車間流水線“斷鏈”脫節。
缺乏“栓心留人”之巢。嘉禾的城鎮化明顯滯后于工業化,縣城服務功能不完善,甚至沒有一個上檔次的賓館。嘉禾縣精工鍛鑄造有限公司雷衍發說,正因如此,外聘的高端人才,無心“安營扎寨”。他曾以月薪1.2萬元從株洲請來一位技術員,最后,此人還是回株洲市去做每月8000元的工作。接待外來的客商,還要到郴州市區安排,每年要多花費幾十萬元。
精心“鍛造”,方能“破繭成蝶”
嘉禾的鍛造業,需要各方精心“鍛造”,方能“破繭成蝶”。
堅守。嘉禾鍛造業是一項傳統工藝,如果沒有一批人咬定青山不放松,破釜沉舟干到底,就會在市場競爭的夾縫中逐步被淘汰出局。郴州神農工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劍功說:“嘉禾的早酒店沒有山珍海味,為什么生意紅火?就在于老板能堅持一種品味?!?/span>
改變。嘉禾的鍛造企業,要打破“家族式”管理模式,將各地人才拿來為我所用。在嘉禾240家鍛造企業中,沒有一家企業擁有10位以上的技術員。專家建議,嘉禾鍛造業既要“撿芝麻”,做精做優“三刀兩頭”(菜刀、鐮刀、蔑刀、鋤頭、镢頭)及農機具,更要“抱西瓜”,像嘉禾縣精工鍛造有限公司那樣瞄準飛機、輪船、高鐵等高端產業做配件,搶占高端市場。
整合。長期以來,嘉禾鍛造產業“村村點火、戶戶冒煙”,僅4家鍛造企業擁有自營出口權。一些企業主建議,主管部門可按照刀具、五金、汽配、尖端科技產品等進行分類組合,采取“母雞帶小雞”的發展模式,走出一條“抱團取暖”的捷徑?!敖那垺钡毒呤呛鲜≈虡?,但由于“單打獨斗”,規模上不去,無法做大做強。而在嘉禾,僅刀具行業就有20多個注冊品牌和商標,如果把這些小企業進行有機整合,形成規模效應,就會達到裂變效果。
提升。首先是人才的提升,特別是高端管理人才和科研人才的提升,要引導企業采取“走出去、請進來”的辦法,培育一批善經營、會管理的“洋博士”、“土專家”。其次是要引導企業打破常規,開發制造成套具有現代工業理念的新興產品,搶占市場主動權。
扶持。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要求,積極推進城鎮體系和產業布局相匹配;同時,打造產業集群和“服務高地”,為銀企政搭建溝通合作平臺,扶持企業發展壯大。
上一條: 中國鍛壓行業未來方略
下一條: 沒有下一條了